過去的一年,支付行業不太平,有的機構選擇主動退出TX市場,有的機構茍且轉讓股權變賣家產,現在的支付牌照已經不在像多年前,一張牌照一來就是十幾億估值,市場經濟終歸讓產品和服務回歸到本質去,回歸到支付本該有的價值。
pos機是無底線的調價,萬100/150/200已成為市場常態。經歷一年的洗牌,代理用戶們似乎開始習慣了漲價,不管市場如何變化,作為代理或是普通用戶應當以不變應萬變,萬變的市場,不變的是平常心。如今剛剛進入2023年不到一周,已經超過10個不同機構產品發布漲價信息,諸如
拉卡拉、
合利寶、國通、現代金控、銀盛支付、聯動優pos、杉德秒瞬達等等存量pos機不同程度上調費率。
回首過去,展望未來,總結當下市場環境,是為更好應對未來的變化。下面也是個人對混亂的支付市場環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,供大家參考。
第一:信用卡作為信貸產品這一基本邏輯長期不會改變
信用卡是一個舶來品,在歐美發達經濟體,信用卡是非常完善的一套支付體系,而進入中國,這么多年似乎發展得很畸形,信用卡不是一個單純的消費信貸產品,更是一個普通百姓融資的一個基本途徑,這個從身邊的持卡人用卡消費途徑,以及各大權威數據報告得出的結論。
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信用卡授信總額度22.10萬億元,這一個龐大的數據,但是真正信用卡用作真實消費的數據,我們難以真實統計。但只要銀行在,信用卡就在。
第二:信用卡等每月交易量長期穩定在2.2萬億左右
只要信用卡在,pos機就在。真商消費有多少,TX交易有多少?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,就是每個月三方支付公司交易總量,2022年11月二十幾個主流支付公司pos機交易量合計2.1萬億,這個數據,對于做pos機的朋友比較熟悉,大部分交易來源基本是都是個人pos機刷卡量,真商消費交易量微乎其微。
綜上數據,我們可以看到信用卡作為消費信貸產品,但是在老百姓這里,大部份交易量都是來自非真商交易,這個數據不管pos機怎么漲價,交易量始終沒有怎么下降,漲得再高,你敢不用pos機嗎?敢不還信用卡嗎?實際是該怎么刷卡還得刷,所以這是一個剛性需求業務的存在,短期三五年不會改變。
第三:商戶經過漲價潮教育,逐步趨于理性
相信看到此文的伙伴不是經營者就是持卡用戶,過去一年漲價的產品大大小小非常多,100多個不同品牌,首當其沖都是原來的存量老產品,Mpos機,藍牙刷卡頭,2G電簽,各類包盤機構產品,大家看到的漲價,手續費有萬65,萬69,萬100,萬150,萬200,但是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少有超過萬300的?做過貸款可能知道,資金的居間費應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。未來一段時間,大家會習慣的認為現在萬60已經是低費率。
第四:信用卡的刷卡手續費,會逐步穩定在合理范圍
根據小編對支付行業十年追蹤了解,pos機費率也是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而變化,所謂高低都是相對,相比較而言的,十年前,剛出來TX的,一臺pos機1%以上是正常費率,代理也不靠pos機費率賺錢,而是直接賣,賣8000,賣1萬,物以稀為貴,那當時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,中間經歷過藍牙刷卡頭,藍牙mpos,這些費率基本當時0.65%+3,0.69%+3為主,最近幾年電簽機出來,各種低費率搶客戶惡性競爭,加上政策監管追償等等內外因素,漲價就成為了必然。
根據目前的走勢,政策嚴管,加上支付公司套利空間沒有了,預測未來主流pos機新品費率應該回歸0.65-0.7為主,pos機代理商們應該都知道,銀聯標準費率的支付通道成本0.5025%,加之一臺電簽機具成本都接進100元,現在的市場費率是難以維持各方生存線 ,你說公司都沒有利潤,哪來好的產品和服務。
第五:市場經歷一年多漲價洗牌,市場活躍率、換手率逐步增加,2023風口提升交易量更容易
大家都知道,現在產品機會全部無一例外都會逐步上調費率,利潤始終是維持市場進步的前提,以信用卡為主導的這一產業鏈,涉及太多人的利益,一刀切切不完,上有政策,下游對策,只要資金不外流,信用卡資金嚴管不用做其他杠桿市場,維持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,我相信這就是當政者最愿意看到的。市場經濟,費率就當由市場決定,若回到計劃經濟,裝一臺pos機可以用到老死。
機具廠商每年有不斷生產新品才有業務在,支付公司把原來交易量全部打倒,換馬甲又重新來一次,代理商解決了幾百萬甚至更多的支付從業者就業機會。所以一個行業進入最佳時機要么是最開始的時候,要么是面臨大洗牌的時候。2023年相信是一次重新打土豪分田地,分封侯爵的好年份,愿各位繼續沉心靜氣,揚帆啟航。